close
失眠解析--失眠原理1

 

 

 

生物如何合成GABA
麩胺酸(glutamate)及γ-胺基丁酸(GABA)分別是哺乳類動物成體中最主要的興奮性及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有趣的是,麩胺酸和GABA的作用是相反的,但是麩胺酸卻是生成GABA的前身物質,也就是說GABA是由麩胺酸所轉化而來的。
GABA不會穿透血腦屏障,它是由大腦組織自行合成的。麩胺酸被L-麩氨酸脫羧酶和維生素B6所催化,通過一個叫GABA的代謝分流途徑 (GABA shunt)而產生。這個過程把引起興奮的神經傳遞物質──麩氨酸,轉換成神經抑制物質GABA。
麩胺酸(glutamate)就是谷胺酸,為一種興奮性的神經傳遞物質,從突觸前神經元的突觸小泡被釋放到突觸間隙後,除了快速的結合到突觸後神經元的麩胺酸受體外,約有 80%多餘的麩胺酸則會被位於星狀膠細胞上的麩胺酸轉運蛋白所回收,此舉可避免過量的麩胺酸聚積在細胞外,造成神經興奮性毒性。

 

GABA的生理作用
食用GABA後α波出現量明顯增加,食用GABA100mg(100cc)的人,試驗開始30分鐘後,瞳孔的直徑變小,心跳下降,主導自律神經使身體安靜的副交感神經也興奮起來,表現出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跳減緩、代謝水平減緩、能量保存和器官修復,身心平靜,呈現放鬆的狀態。

 

用桑葉製作GABA
桑葉中含有大量的麩胺酸,經由無氧發酵的方式,可以使桑葉中的麩胺酸轉變成GABA,詳細作法請參閱桑葉茶DIY

乳酪的GABA
在乳酪的成熟期,牛乳中的酪蛋白逐漸降解成肽和氨基酸。一些氨基酸在細菌脫羧酶的催化下,可進一步發生降解反應。Y-氨基丁酸是就由谷氨酸脫羧而來,因此很多乳酪中都含有GABA。

胚芽米的GABA
稻米加工脫去榖殼後,即為糙米。若糙米碾去部分米糠層,但保留住胚芽,就是所謂的胚芽米;若糙米碾去全部的米糠層及胚芽,只剩下胚乳,則為我們常吃的白米。糙米經發芽後煮成的飯,營養成分大幅提高。其中,GABA(r-氨基丁酸)成分比較普通白米成為11倍的含量,IP-6(Isositol Hexaphosphate , phytate)是白米的4.56倍。不過,就口感而言,發芽米卻不是最可口的,如果浸泡時間過久,也會有微生物滋生的問題。

煮泡水後的胚芽米取得GABA
用胚芽米或糙米來煮飯,這些米浸泡在水中時,自己會將y-氨基酪酸(簡稱GABA)屯積起來。通常在胚芽米和糙米之中,幾乎不含這種GABA成份,但是只要將它們浸泡在水中,每100克的米就會產生250~350毫克GABA。這種方法並不需要特別花什麼心思,只要前一天晚上將胚芽米洗淨並泡在水裡,隔天再放入電子鍋裡煮就可以了。

胚芽米泡水取得GABA
0.1升的胚芽米裝入布袋,加入40度C的溫水400公克,再加入一匙醋。
放置3~4小時後,再將布袋絞出水分。
絞完的胚芽米可煮飯,絞完的水用煮咖啡的濾布過濾。
將濾過的GABA煮沸,將灰渣去除即成。

 

如何合成食品添加物中的GABA
以L-麩氨酸鈉(C5H8NNaO4,又稱MSG,)為原料,經希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發酵、加熱殺菌、冷卻、活性炭處理、過濾、加入調配輔料、噴霧乾燥等步驟生產而成。

GABA受器
人類GABA的體內感受器分為A. B. C.三種,GABAa感受器可以快速地靜止神經細胞膜電位;GABAb感受器可以緩慢地靜止神經細胞膜電位;GABAc感受器則可以抑制神經傳遞物質的釋放。三者均能降低神經性的興奮。

GABA與安眠藥的不同
GABA是直接作用在GABA的受體上,氯離子會慢慢進入腦神經,要20、30分鐘到1個小時,才會慢慢起作用,但天然的GABA可自由來去,當人需要清醒的時候,腦部分泌的GABA就會變少、濃度變低,人就可以馬上驚醒過來。而安眠藥物,並不是作用在GABA的受體上,而是作用在更裡面的位置,會將氯離子的通道一下子開得較大,所以,入睡的作用很快速、時間也更長,只要10到 20分鐘就可入睡,效果可長達三、五小時,甚至更久,因此,若需要馬上醒來時,就會比較困難許多,兩者的作用機轉,並不相同。
神經傳導物質係由突觸前神經末梢釋出穿過突觸 ,神經傳導物質穿過突觸後,會被下一個神經元一處特化區域受體活化,活化後就會促使細胞去極化或過極化 。去極化會促使動作電位之發生 ; 反之,極化則具抑制的效果。
根據突觸後神經元的膜發生去極化或過極化,可將突觸後電位分為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兩種。興奮性傳遞物引起鈉離子通透性增加引起去極化,此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產生較靜止膜電位更高的電位,有助突觸電位整合後達到動作電位的閾值。而抑制性的神經傳遞物引起氯、鉀離子通透性增加,使後突觸靜止膜電位引起過極化,形成抑制性突觸後電位,降低突觸後細胞發生動作電位的可能。
極化:形成靜止膜電位,去極化:膜電位改變→產生神經衝動,再極化:結束神經衝動,過極化:K+離子通道無法立即關閉→出現比靜止膜電位更低的負值電位(過極化)

 

促進褪黑激素分泌-中藥

 

在中藥的使用上,有些安神類的藥物也有促進褪黑激素分泌的作用,酸棗仁、茯神都會使頸上神經節交感神經觸動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 不過,酸棗仁、茯神也都會興奮交感神經,若要再去除興奮交感神經的副作用,可以減少酸棗仁、茯神用量,再配伍加入菊花,菊花有壓抑交感神經的作用,但菊花的用量也不可過多,這是因為菊花中含有的小蘗鹼(黃連素),小量小蘗鹼能抑制膽鹼酯脢和增強乙醯膽鹼作用,但是大量小蘗鹼具抗乙醯膽鹼作用,抗乙醯膽鹼即為抗副交感, 抗副交感就會妨礙睡眠,此外,菊花有消炎作用,消炎作用都會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腎火)釋放,過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也是妨礙睡眠的,因此 菊花用量必須少量 ,若長期服用時,應每隔一段時間就停用一日。

 

關於中藥的配伍觀念請參閱中藥的運作原理

 

 

 

褪黑激素對睡眠的作用

 

人體的各種器官並不像人的意識般可經由環境的變化來判斷日夜節奏,而是透過松果體來感測光線,松果體會向人體的其他部位發出褪黑激素來當成「時間信號」,褪黑激素可說就是人體的「生物時鐘」,人體的各個部位會根據褪黑激素這個「時間信號」來做各種不同時段該做的動作,最明顯的就是睡眠,在夜晚時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是白天的六到十倍,褪黑激素會對GABA所誘發的電流有促進作用,GABA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具有抑制的作用,GABA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就會使人進入睡眠,因此褪黑激素並沒有促進睡眠的作用,真正的睡眠促進作用是來自於GABA,褪黑激素只是發出「現在是夜晚了,該睡覺了」的信號,腦中的GABA神經就根據褪黑激素所發出的信號來增強GABA的分泌量,大量的GABA就會抑制中樞神經使人進入睡眠。

 

褪黑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很少,但是人在白天還是可以睡覺,褪黑激素在有光線時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但是在早晨太陽出來時還是可以睡覺,晚上睡覺時開著燈還是可以睡覺,可見褪黑激素並無助眠作用,褪黑激素對於睡眠而言只是時間信號,這也就是有些人服用褪黑激素會沒有效的原因,因為褪黑激素本來就沒有安眠作用,服用褪黑激素沒有效的人是因為GABA系統和自律神經系統有問題才會如此。

 

若是松果體萎縮導致褪黑激素分泌不足,促使生物時鐘失調時,則可以補充褪黑激素來停整生物時鐘。科學家發現松果體素是隨著年齡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松果體萎縮直至鈣化,造成生物鐘的節律性減弱或消失,這是老年人年齡越大,睡眠就越少的原因。>

 

松果體一旦受到蜂蜜的刺激,就能迅速分泌荷爾蒙,調節機能的生理活動(但是蜂蜜含有維生素B群,會妨礙睡眠)。

 

 

 

褪黑激素的使用
使用褪黑激素時,有些人覺得根本沒效。也有人服用前幾天自覺睡眠改善,但之後失眠症狀又故態復萌,這是因為對於褪黑激素的使用方式有所誤解。事實上,褪黑激素的分泌週期與身體「睡眠—清醒」的生理節律系統息息相關。褪黑激素是一種由腦中松果體生成的荷爾蒙,易受到光線抑制。若在接近傍晚或睡眠時間接觸較強的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濃度,容易出現延遲入眠時間,早上又爬不起來的情況。相反的,若是在清晨照射到光線,則有可能抑制後半夜褪黑激素分泌,使得之後生理時鐘週期向前位移,而有太早想睡及過早醒來的現象。
褪黑激素補充的補充劑量不需太大,1mg~5mg皆為常用劑量。由於褪黑激素於腦中累積一定濃度即無法上昇,多食用身體也無法吸收。
褪黑激素易受光線影響而被抑制。因此當補充褪黑激素時,請注意光線的控制,避免同時照射過強光線及服用褪黑激素。
於接近睡覺時間前三小時補充褪黑激素,可使生理時鐘位移向前,會較早感到有睡意而入眠,適用於晚上想睡但睡不著,早上又常睡過頭的睡眠困擾者。
於早晨的時間補充褪黑激素,可以增加睡眠的延續性,使得之後的生理時鐘位移延遲,適用於過於早睡、又容易早醒等年紀較長的族群。

褪黑激素的副作用
褪黑激素有血管收縮及抑制生殖內分泌的作用,所以有些國家禁止販賣,褪黑激素可短暫用於克服旅行時之時差問題,不宜長期服用。 

弄巧成拙的血清素、色胺酸、5-羥色胺酸--血清素不一定會轉化為褪黑激素
有一點要先搞清楚,血清素並不會幫助睡眠,血清素反而會使人清醒,血清素必須轉化為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才會助眠,血清素不一定能轉化為褪黑激素,血清素又由5-羥色胺酸、色胺酸轉化而來,所以5-羥色胺酸、色胺酸也不會幫助睡眠。
當腎經無法正常的分泌出褪黑激素這種腎精時,就會造成失眠或早醒,褪黑激素又和血清素有密切的關係,在白天時,人類有意識的活動極為活躍,這時血清素是用來供應神經細胞的,而到了晚上或靜坐時,有意識的活動變少了,血清素就會轉化為褪黑激素。
血清素的是由5-羥色胺酸(5-HTP)轉化而來,5-羥色胺酸則由色胺酸轉化而來:

色胺酸→5-羥色胺酸(5-HTP)→血清素(5-HT、5-羥色氨)→褪黑激素

血清素並不會幫助睡眠,褪黑激素才會幫助睡眠,血清素反而會妨礙睡眠,血清素必須能夠轉換為褪黑激素才能幫助睡眠,所以問題在於身體轉換出褪黑激素的能力,而不在血清素或色胺酸,因為血清素 會興奮交感神經,使情緒亢奮,其興奮交感神經、使情緒亢奮的作用常被用來治療憂鬱症。許多人想吃色胺酸或5-羥色胺酸來增加體內血清素以幫助睡眠,但卻因此更難睡,那都是因為血清素會興奮交感神經 ,因而使情緒較為亢奮,以致就弄巧成拙了。
此外,色胺酸若轉換成血清素,血清素在還未進入大腦前會先進入血液中,再進入外周組織,在外周組織,血清素是一種強血管收縮劑和平滑肌收縮刺激劑,那是會興奮交感神經的,所以色胺酸也會變成興奮交感神經。
5-羥色胺系統在睡眠時最不活躍,在清醒時最活躍。睡眠剝奪導致的長時間清醒會激活5-羥色胺能神經元,造成與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之類的抗憂鬱藥相似的療效。在一晚上的睡眠剝奪之後患者可能感到情緒明顯變得輕鬆。快速動眼期必須在腦幹中的5-羥色胺水平降低時才能達到。

 

 

 

控制褪黑激素分泌量的睡眠控制器--下視丘
下視丘內之一些細胞有如「生物時鐘」般使松果體之褪黑激素分泌出現晝夜韻律之差異,一般晚上入睡後其血中濃度為白天的六倍。有時候白天會想睡覺就是因為下視丘在白天促使松果體分泌過多的褪黑激素所致,掌管睡眠的下視丘 有時候不見得會把血清素轉換為褪黑激素,若掌管睡眠的下視丘沒有把血清素轉換為褪黑激素,就會使得腦中有過多的血清素,血清素同時還是一種強血管收縮劑和平滑肌收縮劑以及食慾抑制劑,血管收縮、平滑肌收縮、食慾抑制都是交感神經的作用。過多的血清素則會興奮交感神經,形成心悸、情緒亢奮,反而妨礙睡眠。
血清素為何無法轉換為褪黑激素 ?那是下視丘的關係,下視丘受損或老化時,下視丘就不見得會把血清素轉換為褪黑激素,如此,就會造成褪黑激素不足和血清素過多,血清素過多就會興奮交感神經,使情緒亢奮,也就無法入睡了,下視丘是屬於腎經(腦),因此下視丘受損或老化時,可以用劈腿的方式去拉腎經或用敲打、按壓的方式去推拿腎經他( 足少陰腎經線路圖他)。

 

 

血清素的副作用
血清素有抑制思維活動,鎮定情緒,緩解焦慮的作用,但會有收縮血管和收縮平滑肌
的效果。吃進的色氨酸並不代表可以轉換成大腦可以利用的血清素。色氨酸只有穿越血腦屏障才能被大腦利用,吃進去的色氨酸大部分在血液中就被轉換成血清素,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血清素很難進入腦中,這是由於血清素是一個大分子,所以無法通過血腦障壁進入腦部 ,雖然血液中的血清素很難進入腦中,但是5-羥色胺酸(5-HTP)卻是小分子,5-羥色胺酸(5-HTP)是可以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中的,必須是5-羥色胺酸(5-HTP)先通過血腦障壁後,再於腦部轉化為血清素,才能再被腦部轉化為褪黑激素, 但是血清素若沒有轉換為褪黑激素,就會有興奮交感神經、振奮精神的反效果。
酸棗仁、茯神、夜交藤、柏子仁都會促進分泌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是由血清素轉化而來,因此褪黑激素的增加就表示血清素也跟著增加, 血清素會抑制多巴胺,並且多巴胺的減少會增加血清素的含量,酸棗仁、茯神 、夜交藤、柏子仁這一類藥的作用機制,都有著增加血清素的作用,在服用過多過久時,會使血清素過多,血清素過多和多巴胺含量過低都會有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著名的抗憂鬱症第一用藥 Prozac (百憂解),就是一種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會使體內血清素過多而引起多巴胺過低,也會緊縮平滑肌,多巴胺過低和緊縮平滑肌都會造成性功能障礙。百憂解 是藉由提高身體裡面的血清素而讓情緒提昇,但其「提高身體裡面的血清素」的作用機制,是藉由抑制突觸前神經細胞血清素回收,增加血中血清素濃度,像Prozac (百憂解)這種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和其他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 ,臨床上都發現有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 ,那是由多巴胺過低和緊縮平滑肌所造成的。
咖啡因也會刺激增加大腦神經傳遞物質血清素的分泌,因此食用咖啡後會有樂觀興奮的感覺。此外,由於咖啡因分子結構很像腺苷酸,因此咖啡因會與腺苷酸A1受體結合,使腺苷酸無法發揮作用以抑制神經傳遞物質之釋放,反而繼續不斷釋放神經傳遞物質,讓神經系統無法休息,而持續亢奮工作。 
搖頭丸是MDMA 的簡稱。它的結構類似安非他命,服用後會使腦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增加,具有興奮和迷幻作用。在生理上會產生心跳變快、呼吸加速、血壓升高、精力旺盛、情緒亢奮、幻覺。

 

 

 

 

人體自己生成GABA的生化機制--谷氨酸、谷氨酸脫羧酶、維生素B6
 GABA的合成酶為谷氨酸脫羧酶,腦內的GABA是由谷氨酸脫羧而成的,谷氨酸在腦組織中在以維生素B6為輔酶的谷氨酸脫羧的催化下可以變成δ-氨基丁酸(GABA),當腦組織內維生素B6濃度下降,谷氨酸脫羧酶(GAD)活性亦下降,結果GABA的合成受阻,容易使中樞過度興奮而發生抽搐等症狀。臨床上對於驚厥、妊娠嘔吐的病人,也常使用維生素B6,其道理也是提高腦組織內谷氨酸脫羧酶的活性,使GABA生成增多,中樞抑制相對加強。
蝦、魷魚、魚、貝類為含有較多谷氨酸的食物,谷氨酸為中樞神經興奮物質,所以內經說「魚者使人熱中」,內經說的「熱」就是中樞神經興奮 和交感神經興奮,這個「熱」就是谷氨酸和20碳5烯酸造成的,谷氨酸會興奮中樞神經,20碳5烯酸會興奮交感神經,雖然谷氨酸會興奮中樞神經,不過在谷氨酸脫羧酶、輔酶維生素B6的催化下,谷氨酸就會轉化成抑制中樞神經的GABA,因此適量的維生素B6是有助睡眠的,一般而言,人與動物的腸道中微生物(細菌),可合成維生素B6,但其量甚微,維生素B6需要量其實與蛋白質攝食量多寡很有關係,若吃大魚大肉者會需要較多維生素B6。

PS :中藥中的菊花也含有較多的谷氨酸。

PS :輔酶(coenzyme)是一類可以將化學基團從一個酶轉移到另一個酶上的有機小分子,與酶較為鬆散地結合,對於特定酶的活性發揮是必要的。有許多維他命及其衍生物,如核黃素、硫胺素和葉酸,都屬於輔酶。 這些化合物無法由人體合成,必須通過飲食補充。
PS:谷氨酸的釋放是依賴鈣離子的。去除鈣離子,神經末梢內的谷氨酸不能被釋放。

 

對維生素B6的誤解與誤用
維生素B6廣泛的存在各種食物中,例如米飯就含有不少的維生素B6,魚、肉類也都有維生素B6,所以不容易會缺乏維生素B6,因此是不需要特意去補充維生素B6,若是還特意去吃一些小麥、米糠、全麥麵包、開心果、 肝臟、花生之類含較多維生素B6的食物,很可能就會使維生素B6過量,因而造成早醒、失眠、做清楚的夢的副作用。
維生素B6刺激產生血清素,血清素會收縮血管,也會降低體內多巴胺含量,多巴胺含量不足會引起步態不穩和雙腳麻木,臨床上確實也顯示,過多的維生素B6會造成早醒、失眠、做清楚的夢、步態不穩、雙腳麻木。

GABA與谷氨酸的平衡--谷氨酸脫羧酶、γ-氨基丁酸轉氨酶、酸鹼度
谷氨酸在腦組織中在以維生素B6為輔酶的谷氨酸脫羧的催化下可以變成γ-氨基丁酸(GABA),而另一種物質γ-氨基丁酸轉氨酶可催化GABA,生成琥珀酸半醛和谷氨酸。這可看作是GABA滅活的一種方式。 
谷氨酸脫羧酶(GAD)與γ-氨基丁酸轉氨酶(GABA-T)的協同作用對保持腦中GABA一定濃度有重要意義。兩種酶的最適pH不同,GAD的最適pH為6.5,而GABA-T則為pH8.2。由此可見,腦細胞內pH稍有變動就可明顯改變這兩種酶的活性對比。當酸中毒時,腦中谷氨酸脫羧酶(GAD)活性增強而γ-氨基丁酸轉氨酶(GABA-T)活性減弱,可致腦中GABA水平上升,呈現中樞抑制;反之,當鹼中毒時腦中GABA-T活性增強而GAD活性減弱,腦中GABA水平下降,易於發生痙攣。谷氨酸對神經中樞有興奮作用,而其脫羧產物GABA卻有抑制作用,所以谷氨酸的代謝與中樞的興奮和抑制調節有關。此外,通過GABA代謝旁路,也把腦的氧化代謝與興奮抑制功能聯繫起來了。
GABA與谷氨酸的平衡就是腦內神經興奮與抑制的平衡,而興奮與抑制的平衡也就是陽與陰的平衡。
PS :谷氨酸脫羧酶和γ-氨基丁酸轉氨酶都是以維生素B6作為輔酶的,但維生素B6與谷氨酸脫羧酶的結合更為緊密,所以,當維生素B6缺乏時,首先出現的是γ-氨基丁酸(GABA)的生成減少。而γ-氨基丁酸(GABA)的分解不受影響,引起腦內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下降,γ-氨基丁酸(GABA)對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降低,引起癲癇發作。維生素B6缺乏症、先天性維生素B6依賴症的患兒,發生癲癇的機制就是如此。
PS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在胃酸作用下可轉化為谷氨酸,谷氨酸鈉是港、陸的說法,台灣稱為「麩胺酸鈉」,麩胺酸代謝路徑的前半段會引起心悸、血液循環加速等讓人不適的作用,而心悸及血循加速的同時,全身血流加速也連帶會使到大腦的血液加速而增加,麩胺酸代謝的血循加速,和小朋友吃糖引起的「Sugar high」有點類似。
味精是導致西方人在食用亞洲料理後出現中國餐館症候群的原因,這個病症的特徵包含 頭痛、心悸,推測可能在於攝取過多的左式麩胺酸因而使得腦細胞過度興奮及干擾下視丘功能。左式麩胺酸廣泛存在於調味料以及各類食品中,如︰蝦油和魚露、牛奶、起司、蕃茄、蘑菇。味精的學名是麩胺酸鈉,麩胺酸是一種不必需胺基酸,意思就是說我們人體自然會合成麩胺酸。鈉是鹽巴的成份之一,我們人體自己就含有味精,因為你身體裡就有很多麩胺酸和鈉。動物身上也有,所以拿雞鴨魚肉燉湯,湯會很鮮美,因為肉裡的味精溶到湯裡去了。早期的味精是從麵筋提煉出來的,麵筋就是「麩」,麩胺酸含量最多的食物是麵筋,所以才叫「麩」胺酸。現在的味精由發酵而成,但成份依然是麩胺酸鈉。沒有任何實驗能證明味精有害人體,那些說有影響的實驗,都是給小老鼠吃超級過量的味精造成的結果。從雞鴨魚肉裡溶出的麩胺酸鈉,和味精溶化的麩胺酸鈉,化學式都一樣,怎麼可能分辨?那些保證不加味精的廣告,你信不信都無妨,因為檢驗不出來;而大餐廳小館子有沒有加味精,只有廚師們自己知道。如果我們吃到非常鮮美的餐點,有很多可能──可能食材真的很鮮美,例如一盤蟹黃燴帶子(鮮干貝),還加味精真是欠揍。但一碗青菜豆腐湯,若很鮮美,可能是廚師用美味高湯去煮,也可能加了味精,更可能是兩者都有,那就最好喝了。但是這些「鮮美成份」只是沒什麼嚴重傷害,卻也有些小問題,例如味精含鈉,就像鹽一樣吃多了會口渴,被醫生限制鈉攝取量的人就要限制味精攝取量。別以為高湯是營養補品,雞鴨魚肉裡的大部份營養是不溶於水的。  

睡眠與身體的酸鹼度
中醫的陰陽對照到現代醫學的體內酸鹼度時,酸性為陰,鹼性為陽,身體處於酸性時,身體會進入休憩的狀態,身體處於鹼性時,身體會進入亢奮的狀態。正常的身體會自動調整自體的酸鹼度,白天時調整成偏鹼性,夜晚調整成偏酸性,並且當人生病時,因為需要多休息,所以也會調整成偏酸性。睡眠需要GABA,而谷氨酸脫羧酶(GAD)可以將腦中谷氨酸轉換成GABA,谷氨酸脫羧酶(GAD)的最適pH為6.5,是一種酸性環境,當酸中毒時,腦中谷氨酸脫羧酶(GAD)活性增強,可致腦中GABA水平上升,呈現中樞抑制;換句話說,體內的酸鹼度偏酸時,GABA就會增加,使人想睡覺。人體會自動調整體內的酸鹼度,當睡眠時間來臨時,身體自然會調整成偏酸性,使腦中GABA水平上升,讓人進入睡眠狀態,有些人因為體內調整酸鹼的機制出了問題,使得身體總是處於偏鹼的體內環境,已至於無法生成足夠的GABA因而無法入睡。

睡眠與食物酸鹼度
許多人以口感來判定食物的酸鹼性,例如:檸檬吃起來酸溜溜的,就被認為屬酸性食物;米飯、麵類味道較清淡,大概就是中性或鹼性食物了。其實,真正影響酸鹼性的是食物中陽離子與陰離子的含量和比例:如果食物經消化代謝後,產生的磷、硫、氯離子等陰離子較多,在體內形成酸,就是酸性食物;如果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鈉、鉀、鎂、鈣離子等陽離子較多,在體內產生較多的鹼,就是鹼性食物;酸鹼平衡的話,就是中性食物。 像花生含有較多鎂、鈣,香蕉富含鉀,蛤蜊富含鈣就都是鹼性食物。酸/鹼物質和酸性/鹼性食品是兩對不同的概念。當酸醋從化學領域步入食物營養領域之後,酸醋成了鹼性食品。所以吃起來酸酸的醋和檸檬被人體代謝之後,就由酸性物質變成鹼性食物,因此醋和檸檬是鹼性食物,皮蛋在被人體吸收代謝之前是鹼性的。但是進入人體之後,在消化係統的作用下,它被分解、氧化成許多帶有硫、磷元素的酸性物質。

一般來說,鹼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及豆類等植物性食物;酸性食物則包括肉類等動物性食物及精製的穀麥;咖啡和茶則是中性食物。

二氧化碳與酸鹼度
血液的二氧化碳濃度,由身體的呼吸速率來調節。如果血裡的pH值下降,表示血液變得比較酸了,呼吸就會加快,排出較多的二氧化碳,以降低血中的酸度。如果血中的pH值上升、鹼性增加,呼吸就會受抑制,呼出的二氧化碳會減少,使血液的酸鹼度回歸正常。
這套呼吸調節系統非常有效,能滿足絕大部分的生理狀況。但有些生理狀況會影響到呼吸系統,例如肺炎、大腦的呼吸中樞受損,或吸食過量嗎啡時,會產生呼吸性酸中毒。沒控制好的糖尿病、腎功能障礙以及飢餓,也會降低血液的pH值,造成新陳代謝性酸中毒,如果喝了過多的酒精,或攝入過量的防凍劑,經過身體的新陳代謝後,也會產生過量的酸性成分,造成同樣的後果。至於呼吸性鹼中毒,通常是由於換氣過度,排出太多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有些歇斯底里或恐慌症的病人,會因為換氣過度而身體不適。治療方法就是讓病人拿紙袋罩住口鼻呼吸,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把呼出的部分二氧化碳,再吸回去。新陳代謝型的鹼中毒,則可能來自腎臟受損、持續嘔吐導致損失過量的胃酸或吃了過量的制酸劑。

 

牛磺酸--抑制中樞神經因而有助眠效果
貝類、魷魚、魚、蝦含有大量的牛磺酸, 谷氨酸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牛磺酸會減低腦中谷氨酸含量,因此會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

牛磺酸--抑制交感神經因而有助眠效果
貝類、魷魚、魚、蝦含有大量的牛磺酸,牛磺酸可使大鼠海馬、大腦皮層β內啡呔含量增高,內啡呔會抑制交感神經,所以牛磺酸也是一種交感神經抑制物質。

牛磺酸--增加褪黑激素的生成因而有助眠效果
5-羥色胺(血清素)在N-乙醯基轉移酶催化下與乙醯輔酶A反應轉化為N-乙醯-5-羥色胺,然後N-乙醯-5-羥色胺再在乙醯血清素O-甲基轉移酶催化下被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為褪黑激素。牛磺酸可增加松果體N-乙醯基轉移酶的活性,使乙酰5羥色胺的生成量增加,因此牛磺酸可以增加褪黑激素的生成。

內源性牛磺酸與牛磺酸攝入過多
內源性的主要是指機體可以合成牛磺酸,體內合成是從含硫氨基酸經一系列酶促反應而來的.機體中牛磺酸的含量應保持相對的穩定,主要是由腎臟根據膳食中的牛磺酸的量而調節其排出量。也就是說,這種內源性牛磺酸並不是來自於貝類、魷魚、魚、 蝦,而是來自於體內自己由含硫氨基酸合成的牛磺酸。牛磺酸主要是從腎臟排泄,腎臟依據膳食中牛磺酸含量調節其排出量,以維持體內牛磺酸含量的相對穩定。如果再由海產類食物增加更多的攝入,腎臟反而會有壓力 ,並且會過度壓抑交感神經和中樞神經。

牛磺酸與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
牛磺酸可增加大腦中一個叫「紋狀體」的結構合成與釋放多巴胺。牛磺酸對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具有雙向作用,即刺激性和抑制性作用,而這種作用取決於內源性牛磺酸的水平,高濃度則表現為抑制,低濃度表現為刺激。

甘胺酸--抑制中樞神經因而有助眠效果
大多數蛋白質只含少量甘胺酸,膠原蛋白是一個重要的例外,它含三分之一的甘胺酸,所以豬皮、雞腳都含較多的甘胺酸。在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在脊椎裡,甘胺酸是一個抑制性神經遞質。假如甘胺酸受體被激活,氯離子通過離子接受器進入神經細胞導致抑制性突觸後電位。蝦子、豬皮、雞腳以及雞胸肉是富含甘胺酸的食物,不過其中的豬皮、雞腳含有Q10,會興奮交感神經,反而會妨礙睡眠。 

谷氨酸轉換的障礙--血腦屏障、酸鹼度
谷氨酸雖然可以在腦中轉換為γ-氨基丁酸(GABA),但問題是谷氨酸難以通過血腦屏障 ,你吃了含大量谷氨酸的食物後,你體內的谷胺酸會被血腦屏障擋住而很難直接到達大腦中的,而必須靠載體或擴散方是迂迴緩慢又少量的進入腦中,此外,就算谷胺酸到達了大腦時,谷氨酸也不見得就會被轉換成γ-氨基丁酸(GABA),還得要看腦細胞中的酸鹼度,當腦細胞偏鹼時,谷氨酸就不會被轉換成γ-氨基丁酸(GABA),如果谷氨酸沒有被轉換成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就會發揮它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讓你睡不著。 日常生活中也可觀察到酸鹼性食物對於睡眠的影響,富含礦物質、膳食纖維的瓜果、蔬菜是食物中的鹼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質的雞、鴨、魚、肉屬於酸性食物,由於魚、肉、海產品、貝類、蛋類等都是酸性食物,食用過多使血液從弱鹼性轉為弱酸性,令人倦怠乏力,而較想睡覺,而吃素之人通常會較有精神而較難入睡。
腦內谷氨酸來源於自身的合成,同位素示蹤實驗表明腦內谷氨酸合成的原料是葡萄糖,它來自血糖。葡萄糖進入腦細胞後先轉變成α-酮戊二酸 ,後者可在谷氨酸脫氫酶的催化下轉變成谷氨酸,亦可經轉氨基作用生成谷氨酸。 所以睡前吃一點澱粉類食物來增加血糖,來讓腦部可以將其合成谷氨酸,再進而將谷氨酸轉成δ-氨基丁酸,就會有助眠的效果。
PS:谷氨酸的釋放是依賴鈣離子的。去除鈣離子,神經末梢內的谷氨酸不能被釋放。


20碳5烯酸(EPA、Ω-3脂肪酸)--抑制多巴胺以及興奮交感神經易造成早醒或半夜醒
魚類含有豐富的20碳5烯酸(EPA、Ω-3脂肪酸之一),尤其是深海魚,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並興奮交感神經。 蝦、蟹、魷魚20碳5烯酸含量很少,魚類含較多20碳5烯酸。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能促進大腦釋放神經傳遞素血清素,血清素會抑制多巴胺,精神病用藥有很多都有促進血清素作用,其目的就是要抑制多巴胺,但副作用就是會造成一些多巴胺缺乏的症狀,諸如巴金森氏症候或是陽痿。血清素也有興奮交感神經的作用,因此20碳5烯酸會抑制多巴胺以及興奮交感神經。

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不少深海魚都含有組胺物質,一旦人體內的組胺量超標,該物質就會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導致組胺過敏反應。平時吃深海魚之所以沒有上述不適症狀,是因為人體腸胃和肝臟中有一種抑制組胺活性的物質——單胺氧化酶,它可使組胺無法進入血液中。但是有些止咳藥卻存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會抑制人體腸胃和肝臟分泌出單胺氧化酶,此時再食用深海魚非常容易造成組胺物質快速在體內積蓄。除了止咳藥,還有其他藥物也能抑制單胺氧化酶。抗菌藥,如呋喃唑酮(如痢特靈等)、酮康唑、灰黃黴素;降壓藥如優降寧;治療帕金森的司來吉蘭;抗抑鬱藥如嗎氯貝胺;抗腫瘤藥物甲基苄肼等。中藥裡也有能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的藥物,如鹿茸、山楂、何首烏等。

鈣與睡眠
鈣的主要功能是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感應,鈣會改變神經細胞的電位,使得神經細胞變得較敏感,因而增加了信號的傳導。褪黑激素是主管人類睡眠的激素,褪黑激素的合成需要色氨酸,而體內必須有足量的鈣才能釋出色氨酸,因此缺鈣常會引起色氨酸不足,再使褪黑激素不足,進而影響睡眠。鈣也會促進血清素(一種收縮血管的物質)的製造,那是因為色氨酸會先轉化為血清素,血清素再轉化為褪黑激素,所以鈣也會增加血清素。
褪黑激素會助眠,而血清素則會妨礙睡眠,若血清素若沒有轉換成褪黑激素,或沒有完全轉換成褪黑激素,就會變成血清素的量比褪黑激素多,這樣就會變成妨礙睡眠,常見的是難入睡,或很容易入睡但會半夜醒來或早醒。

皮質醇與睡眠
你沒有獲得充分的睡眠時,你的身體會釋放出更多的應激激素皮質醇。過量的皮質醇會分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而這種蛋白質可保持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正常的皮質醇代謝遵循這一種生理節奏,是一個週期為24小時的循環,一般皮質醇水平最高在早晨(約6-8點),最低點在凌晨(約0-2點)。通常在上午8點-12點間皮質醇水平會驟然下跌,之後全天都持續一個緩慢的下降趨勢。從凌晨2點左右皮質醇水平開始由最低點再次回升,讓我們清醒並準備好面對新的充滿壓力的一天。通常情況下,皮質醇在甦醒後45分鐘分泌達到峰值。它的作用是讓人甦醒並且刺激新陳代謝,讓體內的能量物質開始分解,為開始全新的一天提供能量。此後,皮質醇水平迅速降低直到午飯時間。午飯後,皮質醇水平的降低速度趨於緩慢。早上9點半~11點半之間,是人體皮質醇下降最快時段,所以容易感到疲倦的階段,因此可以在10點半左右喝杯咖啡,就能幫助維持腦袋清醒,不會昏昏欲睡。
皮質醇水平長期偏高顯現為新陳代謝的變動:血糖升高、食慾增加、體重上升、性慾減退以及極度疲勞等等。
PS:雖然皮質醇水平在早上8點-9點達到峰值,但在中午12點-下午1點和下午5:30-6:30會再次達到峰值。

皮質醇與多巴胺與慢跑
皮質醇是一種能夠比腎上腺素更能讓你保持長久興奮的應激激素。在短時間內,皮質醇增強了多巴胺的功效,而多巴胺可使你保持警覺和活躍。然而,如果擁有過多的和持續時間太久的皮質醇,多巴胺會耗盡,這會讓你感到很難受。

在荷爾蒙研究的期刊上發現,長跑會導致皮質醇的持續增加,而皮質醇才間接又增強了多巴胺的功效。不過長期皮質醇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的發炎、恢復較慢、肌肉組織分解、建立脂肪,甚至是傷害你的免疫功能。

 

皮質醇與GABA
2006年日本發表與紓壓相關性的研究,顯示飲用含GABA的受試者,唾液中嗜鉻粒蛋白含量及腎上腺皮質醇含量均明顯受到抑制。

 

睡眠與血糖值
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分解之後,最終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就是血糖濃度。血糖太低或太高都會影響睡眠,血糖太高時會增加血清素,血清素若沒有轉換為褪黑激素,就會有興奮交感神經、振奮精神,進而影響睡眠,血糖太低時會直接興奮腎上腺,進而影響睡眠,這也就是餓肚子時會難睡的原因。要讓血糖不太低也不太高,食物必須搭配著吃,才能使血糖維持在一個不太低也不太高的範圍內。血糖起伏過大,就會影響睡眠。
吃了含色氨酸的食物諸如香蕉、小米、牛奶....等等含色氨酸的健康食品後, 有時候對失眠會改善 ,主要並不是色氨酸的關係,而是血糖值的關係,那是針對血糖偏低的人才有效,因為血糖偏低時,會促使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分泌,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分泌都會使人警覺,因而失眠,所以若補充一些含醣食物,使血糖不致過低,就會改善睡眠。 但是血糖過高或血糖正常者則又另當別論。
提不起勁、或是處於輕微憂鬱狀態時,增加腦內的血清素是有效的作法。為此,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攝取醣類。攝取甜食,或是米飯、麵包等醣類時,血糖值就會上升。為了降低升高的血糖值,胰島素就會出動,對增加血清素助上一臂之力。因此,胰島素的主要功能除了降低血糖值外,也能製造身體的蛋白質。由於蛋白質的原料是胺基酸,所以胰島素在製造蛋白質的過程中,會消耗掉各種的胺基酸。從結果上來說,因為別的胺基酸減少,就提高了色胺酸的比例,因此,即使不吃肉等動物性蛋白質,靠著吃甜食(醣類)的方式,也能提高色胺酸的比例,讓腦內的血清素增加。這就是吃甜食可以提振精神、改善憂鬱症狀的機制之一。不過,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在這個機制裡色胺酸的量並沒有增加。自始至終,都只是因為消耗掉了別的胺基酸,而讓色胺酸的比例提高,變為一個相對增加的狀態。所以說起來,甜食不過是興奮劑而已。

 

早醒、失眠解析

BHK’s—胺基酸螯合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睡眠問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ha8812 的頭像
    maha8812

    網購報馬仔

    maha8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